新研究中,人们更偏爱AI创作的诗而非人类诗歌
研究显示,人们往往更喜欢AI生成的诗歌,由于其清晰和易理解的特点,常常错误地认为它们是人类创作的。
赶时间?这里有快速事实!
- AI创作的诗歌常常比真正的诗人的作品更”类似人类”。
- 人类创作的诗歌往往不易理解,常常使用复杂的隐喻和多层次的含义。
- 读者误将他们对AI诗歌的偏好误解为人类作者创作的证据。
最新的研究揭示了诗歌中的一个令人惊讶的趋势:人们已经无法可靠地区分AI生成的诗歌和著名人类诗人的作品了。
实际上,非专家经常将AI生成的诗歌视为比实际诗人创作的更“人性化”。这种现象反映了生成性AI的其他领域的类似发现,其中机器生成的内容看起来比人类创作的作品更像人类。
这项研究还强调了对AI诗歌优于人类创作诗歌的偏好。参与者在包括情感共鸣、清晰度和主题传达等各种指标上,一致高评AI诗歌。
这种偏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人认为AI写的诗是人类创作的;参与者认为他们更可能喜欢人类创作的作品,并误将他们对AI诗歌的欣赏归因于人类的创造力。
推动这种偏好的关键因素似乎是可接受性。AI生成的诗直接了当,主题明确,情感饱满,能与非专家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一首模仿西尔维亚·普拉斯风格的AI生成的诗明确传达了悲伤,而另一首模仿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则赞美自然之美。
相比之下,人类的诗歌往往充满复杂的隐喻,需要深入分析。例如,T.S.艾略特的《波士顿晚报》通过层次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参考,批评了一个过去的报纸,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这种简洁性使得由AI生成的诗歌更易于欣赏,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兴趣进行深度分析的读者。
然而,这种易于理解的特点可能会以牺牲人类诗歌中许多人所珍视的深度和模糊性为代价。虽然AI诗歌有效地传达了情绪和主题,但它们缺乏常常定义人类创新力的复杂层次。
这些发现强调了读者的期望如何塑造他们的认知。很多参与者低估了AI创作他们会喜欢的诗歌的能力,从而对作者身份产生了误判。
这些结果也引发了关于社会如何适应日益先进的AI系统的问题。例如,以前的AI模型,如GPT-2,可以创作出有区别的诗歌,但新的模型,如ChatGPT-3.5,已经模糊了这些界限。
作者指出,这些发现特别针对最新的生成语言模型,并反映了当前对AI生成文本的信念和偏见。
随着新模型的出现以及AI生成内容的更普遍化,人们对于诗歌或其他文本中“听起来像人类”的理解可能会发生变化。对AI生成文本和人类撰写文本之间质的差异的期望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随着AI的不断发展,作者们指出,AI生成的内容日益需要透明度。美国和欧盟的政府提出了AI生成作品的披露规定,但研究表明用户经常忽视这样的标签。
在快速技术进步的面前,找到有效的方式去告知读者关于AI参与的信息依然是一个紧迫的挑战。
留下评论
取消